媒体关注|唐海锋:长城汽车全力打造产业链“共享 共创 共赢”生态圈

2020/10/23
阅读量:

唐海锋,高级工程师,现任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任蜂巢易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20余年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开发与管理经验,在研发、项目管理及企业运营等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

本文是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立足行业关注长城汽车发展、关心长城汽车供应链管理经验、学习长城汽车、对汽车产业供应链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向百忙之中的唐海锋董事长约稿一篇,以期对行业同仁予以借鉴和思考。以下为文章全文:

共享·共创·共赢
——构建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保障体系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产销量连续十余年蝉联世界第一。依托于主场优势,培育了庞大的零部件制造体系,但中国汽车产业链在产品竞争力、品牌力、核心技术掌控力等方面,与欧美、日韩等品牌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这次新冠疫情引发国内外供应链可能“断供”的忧虑,再次引起了汽车产业对“供应链安全”风险的重新审视,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将核心技术、产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企业间合作,提升突发风险应对能力,突破技术瓶颈,摆脱卡脖子技术对产业发展的限制,打造自主核心竞争力,使我国真正的从汽车大国蜕变成汽车强国。

一、突破瓶颈,夯实基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在自主品牌发展初期,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作为一个自主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城承受的零部件采购成本压力相对于合资品牌要更大,同时零部件供应主要来自于产业较为成熟的江浙地区,由于路途遥远,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为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长城开始策划以整车厂为中心,筹建自己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通过整合配套产业链资源,打造自己的核心零部件配套体系,走上了一条“整车+零部件”双轮驱动的高速发展之路,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自给自足。

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的创新,是推动汽车产业持续进步的根本,随着汽车产业“新四化”进程的加速,未来“汽车”将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代步工具,同时会成为一个可移动的智能电子科技产品终端。在此大背景下,长城汽车围绕汽车电动化、数字智能化进行创新变革,紧跟产业发展需求,从产业链安全角度出发,将零部件业务进行整合成立四大零部件公司,独立市场化运营,从单一服务长城汽车逐步转变为服务于整个汽车行业,在深耕汽车全产业链的同时,业务范围还囊括了金融、出行、智能驾驶、能源等多个领域。



长城控股集团凭借多年来对汽车行业发展、前瞻技术应用的思考与实践,以“新四化”为助推剂,在“协同创新”理念上积极探索内部各板块和外部跨行业产业协同,即 “内联外拓”的协同创新实践模式,对内,各板块之间通过技术协同、资源协同,构建内部产业链联盟;对外,以清洁化、智能化作为跨行业协同创新主阵地,构建“官、产、学、研、融”五位一体的跨业协同“朋友圈”,通过项目合作、联合课题、共建实验室等多元化形式,整合、盘活研发资源,共建智慧生态,努力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二、转型驱动,引领创新,专注长远战略布局

在独立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零部件公司应运而生。其中动力、传动、电驱动、智能转向等业务以蜂巢易创独立运营,座椅、内饰、外饰、橡胶等业务以诺博汽车独立运营,底盘、压铸、装备等业务以精诚工科独立运营,光电、热系统、电气系统等业务以曼德电子电器独立运营,动力电池产业以蜂巢能源独立运营,氢能产业以未势能源和上燃动力进行独立运营,参与市场竞争。



蜂巢动力主责发动机的研发与生产,连续六次获得“中国心”十佳发动机。自主研发的1.5L GDIT发动机,应用的CVVL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技术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2.0L GDIT发动机,采用米勒循环技术,热效率超过38%。3.0L GDIT发动机为国内首款采用双喷射、双VGT技术的V6发动机,填补国内大排量V6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空白。技术是未来的核心,为确保行业领先,公司在稳态高效发动机、HCCI均质压燃技术、VCR可变压缩比技术及预燃烧室技术,投入巨资进行研发,提升发动机热效率。

蜂巢传动主责自动变速器及新能源传动系统的研发与生产,7DCT产品为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大扭矩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获得“世界十佳变速器”以及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 。在研的9(H)DCT为全球首款横置9速(混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面向高端乘用车市场,9(H)AT为我国首款纵置9速(混动)液力自动变速器,可匹配高端纵置越野、皮卡、商用车等平台。DHT两挡混动专用变速器采用五合一集成设计,支持“三擎九模”驾驶模式。核心技术方蜂巢传动具备了智能化软件开发及全面的标定能力,实现了双离合器模块、液压控制模块等产品的自主技术突破。

蜂巢电驱动主责新能源电机及控制器技术开发与生产,建设有研发、试验、试制与生产中心,致力于打造具备高集成、高效率、轻量化、低成本的电驱动系统总成。电机采用国际先进的Hairpin绕组技术,电机高效区面积增大15%,扭矩密度提升32%、重量减轻25%;控制器采用定制化功率模块和薄膜电容,体积减小25%;控制软件实现底层与应用层的自主开发,符合Autosar开发构架,功能安全可达ASIL-C级,并通过控制算法创新,提升电驱系统NVH等性能与功能品质;产品目前满足从A00到C级乘用车以及皮卡、物流车的动力需求。

蜂巢智能转向瞄准自动驾驶需求,聚焦前轮转向、线控转向、四轮转向、四轮独立转向等核心技术研发生产,致力于成为转向行业领先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采用平台化设计,规划非冗余&300FIT、部分冗余&100FIT及完全冗余&1-10FIT三大平台。现已量产DP-EPS最大推力达14KN,功率700-1000W,成为行业首家将DP-EPS应用到中大型越野车和皮卡车公司,软件内嵌入了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自动泊车、高速道路领航、低速拥堵路段领航等高级驾驶辅助功能(ADAS),可满足自动驾驶L2-L5等级需求,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辆需求,致力于“让驾驶成为一种享受“。

蜂巢能源是专业从事汽车动力电池材料、电芯、模组、PACK、BMS、大容量储能系统研发和制造的新能源高科技公司,矢志成为更懂汽车的电池专家。公司对世界电动汽车未来发展趋势深入洞察,在电池材料创新上于2019年7月率先推出定位下一代的世界首款无钴材料电池,并在2020年5月正式发布两款无钴电池新品,开创了动力电池的全新品类,为电动汽车未来发展提供全新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蜂巢能源同步开展固态电池、锂硫、锂空气电池等前沿技术产品研发。在工艺创新引领方面,开创性地推出方形叠片电池,引领行业由传统的“卷时代”迈入“叠时代”。

未势能源作为氢燃料电池核心关键零部件研发和商业化的平台,自2016年始就在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及膜电极、储氢瓶及阀门等关键部件领域深耕,坚持正向研发,打造自主可控的核心零部件产业链,截至目前,在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部件上已投入15.7亿元,累计申请的技术专利达400项,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的突破。同时,投入5.7亿元建成国内大型的氢能检测中心已独立化运营,可为行业提供氢燃料电池领域从材料级、零部件级、电堆级、系统级到整车级的系统检测服务,为推动中国氢能产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公司视技术创新为生存根本,聚焦客户需求,发掘产业机会,完善产业链布局。已构建全球化研发与生产布局,建立全球十一大研发中心,为全球汽车产业群提供专业、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建立八大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发动机、变速器、电驱动、智能转向、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未来市场主流拳头产品,同时基于客户需求,与客户合资建厂,满足客户的稳定供货能力。通过产融结合,共享技术资源,快速打造产业链“共享、共创、共赢”生态圈,促进整个行业发展。

三、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打造安全可靠的汽车产业链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车衍生的电气化技术为驾驶者带来了全新的改变与体验,汽车电气化将会成为未来汽车主要技术的发展方向。由于我国汽车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一些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这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长城汽车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出发,秉承“过度研发,超前布局”技术创新理念,建立了“七国十地”的全球化研发科技创新体系,积极践行“人才强企”理念,健全激励机制,汇聚全球领先人才,夯实自身研发基础,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构建了“12+5”的全球化生产布局,实现长城汽车从中国车企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的蜕变。

公司通过巨额的资源投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了完善的产品谱系,已与国内外多家主机厂保持密切合作,我们愿意将成果,乃至研发、试验、生产体系与行业共享,开放给业界同行。在平台开放、资源开放、知识产权开放的同时加快更加紧密的产融结合、业务融合,共同创造安全可靠的汽车产业链,全面提升中国零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协同发展、构建产业链良性发展生态圈

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为此,我们必须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新冠疫情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倒逼我们思考“如何保证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的汽车产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免受冲击。

首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所有的关键技术必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其核心,做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同时针对产业链短板,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打通创新链环节,突破卡脖子技术,补齐短板,迈向高端,以达到整个行业的协同发展。

其次,加速“开放、共享”,推动汽车产业链的纵向合作与横向融合,从“根”上构建安全可靠的产业环境,快速打造产业链“共享、共创、共赢”的良性发展生态圈,最终达到行业共赢的目的。

最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顺应全球汽车行业“新四化”的大趋势,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及“一带一路”的战略指引下,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国家经济大战略中,全力打造全球化汽车品牌,为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强国目标而努力。